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73年,1998年3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首批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有跳马、圭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设有8个教学院部,开设22个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有专任教师532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246余人。
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体育科普基地”“KJ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单位”“KJ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党委”“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党建示范高校”、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集体”“湖南省直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
1.2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
学院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有自考形式的学历教育以及培训、委培等非学历教育。总体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服务学院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继续教育能力,创新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强化质量规范管理,加强理论研究,为国家和地方航空产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1.3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办学定位
学院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继续教育服务学院发展、服务学生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育训结合,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落实举办高质量培训的法定职责。坚持以培训教育为重,稳定自考,统筹推进继续教育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坚持对接产业、产教融合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路,发挥学院军队特色、航空特色优势,开展相应的继续教育工作。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贯彻质量第一、兼顾效益的原则,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4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1.4.1办学体制
学院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依托专业举办继续教育、办好继续教育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并重、同步发展、整体提高的办学思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学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委员(副院长)分工负责、继续教育职能部门统筹、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管理办法》《“十四五”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规划(2021-2025)》等系列规范继续教育工作的文件制度。
1.4.2管理机制
学院设有继续教育与培训处(以下简称教培处),统筹负责继续教育工作,设处长1名,副处长1名,培训管理人员13名,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研)部配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协助教培处开展工作。学院实行“教培处管总、二级学院(教学部)主训、业务部门主建”的继续教育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教培处代表学院统筹继续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分类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作项目,对口业务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和项目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条件建设。
2.专业设置
2.1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2.1.1专业设置情况
学历继续教育只有自学考试形式(专升本层次),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2.1.2专业结构布局
自学考试是学院为服务本校学生学历提升的需要而开办的。自学考试现有五个专业: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的行政管理专业;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的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两个专业;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的社会工作与管理、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三个专业。
2.2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情况
学院继续教育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培训教育为重,稳定自考,探索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统筹推进继续教育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根据这一思路,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的思路是:稳定自考专业,结合学生需求和助学管理等情况,优势发展5个左右专业。
2.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调整情况
自学考试(专升本层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分别由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三所主考院校制订,线下助学由我院和主考院校共同选派校内外优秀教师授课。
3.人才培养
3.1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3.1.1招生情况
2022年,学院自考招生为599人。
3.1.2在籍情况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学历继续教育在籍人数为3852人。
3.1.3毕业情况
2022年,自考毕业生人数197人。
3.2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指培训、委培、研学等形式教育。2022年,全年共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396550人日,具体情况如表1、表2。
表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职业培训情况一览表
表2.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委培情况一览表
3.3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
3.3.1思政课程
学院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以湖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建设为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双高校”建设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同时,对标省教育厅“三全育人”建设要求,科学统筹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合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经验总结与示范推广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一体推进相结合,持续有效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
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育教师和其它思政、党务工作人员等5支队伍,形成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人人参与的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实行“思政课教师担任政治辅导员,学工助理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技能大师和教学名师担任学业导师”等制度,合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湖南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成心理健康虚拟现实(VR)心理辅导室,实施大学生“千日成长”心理育人工程。
3.3.2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每五年制定一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以航空报国为主题,把航空文化、军队文化作为主线,纳入校园环境建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位一体建设,推进文化育人与文明创建全面结合学院每五年制定一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以航空报国为主题,把航空文化、军队文化作为主线,纳入校园环境建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位一体建设,推进文化育人与文明创建全面结合、全线贯通,打造航空军队特色品牌。
3.4学生学习效果
3.4.1学生满意度
学院每年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效果评估,主要围绕课程设置、学习服务支持、学习形式、师资安排、考核方式、学籍管理进行调查。2022年调查结果显示,课程设置、学习服务支持、学习形式、师资安排、考核方式、学籍管理优秀率分别为91.4%、91.2%、96%、95%、94%、98%。
3.4.2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学院创新提出“三融三魂”多元文化融合育人理念,深入开展铸魂育人实践,着力培养具有忠诚奉献品质、航空报国精神、“三敬零无”素养的航空工匠新生代。连续3年学生获评湖南省高校优秀大学生党员,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百名代表名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27%,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7.72%、企业满意率达100%。
3.4.3学生取得的成绩
2022年,各类非学历培训学员通过不同的培训项目,或综合管理素质提升,或对口业务能力增强,或技术技能水平提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22年承担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工厂从业人员1396人次的准入资格认证考核和颁证工作;承担空军部队机务尖兵比武两批次;承担军队计量条例颁布横向课题1项;承办第一届湖南国防科技工会职工技能大赛;承接和参与定向军士教育研讨会5次,联合军兵种制定定向军士教育教学标准18个;承接495人次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适应性培训;积极响应地方人武部门需求,组织定向军士承担学生军事训练40800人日;在陆军定向军士教育研讨会上作“厚实办学基础,多措并举育人,推动定向培养军士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
4.质量保证
4.1制度建设
为规范继续教育工作,促进继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管理办法》、《培训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鉴定考评员管理办法》、《关于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规划(2021-2025)》等系列文件制度,各项继续教育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4.2师资保障
学院现有教职工731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占比72.64%;校外兼职兼课教师203人,占比27.77%。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321人,占比60.34%;高级职称246人,占比46.24%;硕士以上学位357人,占比67.11%;“双师型”教师484人,占比90.98%。学历继续教育授课教师49名,占学院教师5%。
4.3资源建设
2022年度共计征订440本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5本,近三年的新版教材328本。2022年计划编著校企合作教材56部,已出版及待出版27部,完成教材书稿5部,正在编著中22部,未启动2部,参审“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
学院坚持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5个,专业(群)资源库4个和公共课程资源库1个,数字化教学资源总容量达1781GB,其中原创性数字化资源达1228GB,教学资源平台共搭载网络课程315门,上传素材资源10万余个,习题近6.2万个,注册用户22万余人,其中活跃用户12.8万余人,课程资源浏览总量4千万余次。
4.4设施设备
学院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楼、实训中心大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湖南航空馆等设施。近三年,校企共建飞机外场维护、波音737客舱实训等18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基地29个。占地面积的10940平方米体育馆随时对学生开放。所有设施设备均共享。
4.5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点设置和管理情况
我院目前开办了五个自考本科专业: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开办了行政管理专业;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工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办了电子商务、社会工作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我院没有校外教学点。
4.6学习支持服务
4.6.1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学院自入选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以来,在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接入互联网出口总带宽22Gbps,主干最大带宽14Gbps,网络信息点数超万个,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现有网络教学课程数207门,网络课程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64.2%,建成“六类五库”线上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覆盖率达100%,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日趋完善,在疫情大考下,学院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也精彩”的目标。
4.6.2学习支持服务信息化建设
学院斥资1480万元对校园基础网络环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形成全院“一张网”格局。截至目前,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总带宽22Gbps,主干最大带宽14Gbps,网络信息点10267个;建成标准化、模块化的中心机房1个,新增数据中心服务器10台,存储空间扩展至300T,采用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和产品完成校内私有云平台建设。完成跳马和圭塘两校区所有教室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改造,建成智慧教室67间,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所有教室、实训室均已具备信息化教学条件。
4.7内部质量管理
4.7.1教学组织
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监控、人员资质管控、教学资料管控等多方面多环节开展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培处设有专门的质量助理,负责继续教育工作日常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相关部门。
4.7.2学生管理
教培处配备专门的招生团队进行答疑宣传,每个项目配备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和其他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学生(学员)的食宿安排和日常管理。学生(学员)按照相应的培训计划或标准完成相应的考核,给予学生(学员)颁发相应的毕业(结业)证书。
4.7.3师资管理
继续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本单位和相关合作企业。我院为全面服务湖南省“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助力“楚怡行动”,坚定推行“5432”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逐步打造出一支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
一是坚持“五位一体”,扎实推进教师培训。将教师培训分为企业顶岗、政府培训、国际交流、校本培训、高校进修五个类别,逐步搭建完善了以军队航修企业为核心的“军、政、行、企、校”五方协同培养平台。二是锚定“四维发展”,赋能师资精准培养。围绕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能水平4个维度。共培养博士人才6人,教授人才14人。三是推进“三类任务”,抓实专业技能培育。学院坚持把企业作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主阵地,按照基础技能培训、专项技能提升、项目驱动研修三个类别,分层次深入推进教师专业技能培育。四是强化“两元融合”,实现专兼结合发展。学院坚持打造以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元主体发展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专职教师培育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学院先后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79人,兼职技术技能大师8人,特聘教授4人,客座教授45人。
4.8外部质量管理
4.8.1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评估
学院继续教育工作每年接受空装机关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年审、巡视都获得好评,没有发现质量问题,没有违规违纪现象。
4.8.2社会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
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劳动学会对学院与空军装备修理企业校企合作共同组织2022年新进人员准入资格培训进行了专项质量评估,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建设、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评价,均获五星级好评。
4.8.3委托单位的质量评估
学院是空军装备部下属9家航空修理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2008年至2022年新进企业的员工准入资格培训,均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受到合作企业的长期好评。
4.9信息化建设
学院先后立项(入围)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2018年度及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湖南省教育厅“信创工程”试点单位、湖南省教育厅“大国长技”项目主要承建及联合申报单位、湖南省教育厅“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联合申报单位,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区块链应用联盟成员单位及区块链创新应用项目联合申报单位。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着力点、以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信息化助力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先后立项省级“金课”1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2门,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5个。教学资源库专业群覆盖率达100%,教师在近三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33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2项,国家级一等级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4.10经费保障
4.10.1收入情况
2022年,学历继续教育学费收入431.82万元,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费收入908.62万元。
4.10.2使用情况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不设财务人员,执行学院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做到了专款专用,未在预算外支出,未挪作他用,未转包。2022年,继续教育总共开支651.82万,经费使用去向主要包括耗材工量具购置费、设备维修费、校内外培训师课时津贴、学员食宿费、教学保障费、交通费等。
5.社会贡献
5.1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建设情况
5.1.1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慰问、支教等形式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家乡,增加个人成就感和获得感,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一是开展支教活动。以“捧翼支教队”为代表的学生到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和到社区设立第二课堂开展学业辅导。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代表的学生到社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扶贫驻村入户、调查、建档立卡、资料整理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开展文化宣传。以艺术特长学生为代表的学生组队到偏远农村开展文体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业余生活。四是开展疫情防控。70余名优秀学生配合村、社区干部做好返乡人员健康信息排查、填报各类数据表格等形式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五是做好科研服务。积极开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背景调查》《科技兴农:智能农机助力乡村振兴》等专项研究。
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家首次在党的报告中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同时对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强化类型教育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5.1.2服务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联合打造高品质培训基地。学院拥有民航CCAR-147、145部培训机构、民用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和民用无人机系统专业工程师培训资质,设有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教育培训中心。在建好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湖南省飞机维修公共实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基地的同时,联合中国商飞、航空工业江西洪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年联合航空产业龙头企业共建航空动力实训中心、航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高水平实训基地12个,校内校外总量达到152个。
助力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承担了航空工业昌飞维修分公司员工转岗培训、5718工厂飞机维修赛项集训、331厂新入职员工机加实操等技能培训工作,承办了湖南省国防工会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331厂第六届职工技能运动会(制造团队挑战、技术技能复合赛项)等技能比赛工作,开展了300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成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合作伙伴。
持续做好高品质社会培训。学院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重,积极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全年开展非学历社会培训项目70项(期),总培训学时为23413课时,实现培训收入1340万元,培训规模达到3.14万人次(含补贴性培训人次为1295人次)。其中,承办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班11期;承办航空工业昌飞公司等企业技能培训班15期;承办空军装备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15期;开展湖南省武警总队无人机技术送培入伍培训2期;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桂阳职中送培到校精准扶贫、新型农民工无人机驾驶员考证乡村振兴、雨花区学生军事训练、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等公益性培训项目30期。目前,校内参与培训的师资为332人,双岗教师比例达66.4%。
5.1.3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院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重,积极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全年开展非学历社会培训项目70项(期),总培训学时为23413课时,实现培训收入1803万元,培训规模达到3.14万人次(含补贴性培训人次为1295人次)。其中,承办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班11期(见表5-1);承办航空工业昌飞公司等企业技能培训班15期;承办空军装备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15期;开展湖南省武警总队无人机技术送培入伍培训2期;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桂阳职中送培到校精准扶贫、新型农民工无人机驾驶员考证乡村振兴、雨花区学生军事训练、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等公益性培训项目30期。目前,校内参与培训的师资为332人,双岗教师比例达66.4%。
5.2继续教育资源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服务情况
5.2.1面向校内开放服务情况
学院继续教育资源完全与在校师生共享,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均免费向在校师生开放。2022年学院承办职教师资培训班9期,每期培训班学院都根据班级规模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学院老师参加培训。在举办空装机关审计业务培训班、生产管理培训班时,学院相关业务部门骨干参见了跟研跟学。
5.2.2面向校外开放服务情况
学院两校区内的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在课余时间均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学院充分发挥航空特色办学优势资源,致力于航空教育培训全链条服务,汇聚校内外资源,不断推进航空科普教育活动升级改进,以多形式校企合作项目组合打造青少年航空科普综合平台。一是开展航空科普进校园。派遣学院航模运动代表队先后到9个市州31所中小学校和各大航模活动现场开展航模飞行表演,有近50000余名师生观看表演。二是联合承办通航漫画大赛。学院联合湖南爱飞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湖南省通航漫画大赛是湖南省(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暖场活动,前后有来自全省8000余名漫画爱好者在营地进行现场创作,通过专家评选,来自胡佳瑶小朋友创作的《放飞》等作品在博览会现场展出,受到各方一致好评。三是联合举办湖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大赛。2022年9月3日由学院联合湖南启航理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湖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赛,来自全省57支队伍,626人次参加18个项目的角逐。四是承办“2022年湖南省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比赛分为青少年选拔赛和公开赛两大类,设个人赛、单项团体赛和女子赛,来自全省31支队伍,140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其中年龄最小的8岁。
5.3对口支援帮扶情况
5.3.1对口支援情况
学院依托“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为多家协同理事单位提供人才培训服务与智力支持。我院与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加深海外项目培训合作,开发阿尔及利亚中大型无人机飞行员零基础培训、赞比亚航空装配制造专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2个项目。进一步拓展对外培训渠道,与湖南省商务厅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刚果(布)飞行员初级技术研修项目,制定培训方案。
2022年,学院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合作举办航空发动机制造和航空发动机维修3+2学士联合培养项目共招生84人,因疫情控制等原因,到校73人。该项目以学分互认为基础,双方共同制订第1-3学年的“综合课程”(College-University)计划,学院引入乌方5门课程,合作开展课程教学,学生第1-3学年在学院学习,成绩合格获得学院专科文凭;第4-5学年在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学习,成绩合格获得乌方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
5.3.2教育帮扶情况
大力开展教育帮扶。学院响应省教育厅的政策,积极申报202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的相应培训项目,全年承担送培到校精准扶贫、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等教师师资培训班11个,受培教师389人,从教学设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不同模块进行专项培训,切实提升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科研创新能力。
持续开展送培到校。学院连续5年累计为9所学校实施送培到校服务,受培教师达290人。2022年暑假,由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双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登红教授带领全国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文韬教授等前往桂阳县职业中专,历时10天,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三个模块对该校进行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2年度国家级项目——送培到校精准培训。
6.特色创新
6.1实践特色与模式创新
6.1.1实践特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家首次在党的报告中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同时对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强化类型教育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6.1.2模式创新
学院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并重、同步发展、整体提高的办学思路,形成了“继教院管总、二级学院(教学部)主训、业务部门主建”的继续教育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以培训教育为重,稳定自考,收缩成教,探索社区教育,统筹推进继续教育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充分依托学院学历教育教学资源,反之在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获得的校企合作资源及时滋补学历教育。学院制定了多维度的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了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设有专门的质量助理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日常质量监督。
6.2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6.2.1引进来的交流与合作
2022年,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文理学院(Canadore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合作举办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2+1)停止招生,累计招生5届,共234人,目前在校生95人,该项目最后一届学生将于2024年毕业。
6.2.2走出去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联合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ICCCM)为巴基斯坦Air University 40名师生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线上专题培训。
学院联合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ICCCM)为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科学与数学教育区域中心的380多人开展“无人机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文+技能线上专题培训。
学院与中航工业5712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巴基斯坦飞机维修培训中心。
6.3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等情况
6.3.1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学院继续教育教学研究立项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3项,在研省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3项,结项省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5项。
6.3.2科研成果
2022年,依托自科基金项目,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EI源刊3篇、SCI源刊1篇、CSCD论文1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个、软著1个。“十三五”以来,学院累计立项自科基金项目52个,进院经费40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1个、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3个、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计划(科技公关)项目1个、科教联合基金项目47个。
7.问题挑战
7.1面对的新挑战、新需求
一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职多元办学体制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改革需要同步深化。高职百万扩招,生源向多元化发展,推动育训并举,对学院改革现有招生方式、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学水平、服务学生多样性需求、开展个性化培养等提出了新挑战。
二是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院和专业群支撑引领航空产业发展与服务军队战斗力生成的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围绕航空产业发展和军队定向士官人才培养,如何构建适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的专业体系,引领产业发展和满足军队改革对航空机务士官本科人才的需求对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双高校”背景下,学院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办学需要不断加强。在疫情常态化和军队举办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对学院如何服务航空产业“走出去”,扩大国际化办学和对外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双高校”提出了新挑战。
7.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之一,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学院始终坚持树品牌、创特色,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资源分配不够平衡,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资源分配利用上与形成并举并重的局面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职业培训项目不够充分,面向区域的就业创业项目、新技术新工艺培训项目不多,有待进一步开发;三是中外合作机制尚不够健全,受管理体制影响,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缓慢;四是培训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培训教学信息化大数据应用以及开发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8.对策建议
8.1发展思路
学院继续教育发展思路是:发挥学院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专业品牌、航空文化办学特色优势,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围绕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社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高技术技能人才。
8.2政策建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主动服务国家、军队和湖南省等有关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军民融合、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国家“双高”和湖南省楚怡高水平学校建设为抓手,以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校为保障,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分配制度、评价模式等方面改革;开展长学制职教本科试点,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并重、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并举、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面向国内与兼顾国际办学的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航空类职业院校。